你好,很开心能在这里和你相遇。 三月就这么过去了,你去赏花了吗? 我最近很想用中文,用英文写些什么,有好多想表达(注意,是表达,而不是诉说),可是我失去了语言的能力。小时候读小说太少了,上学的时候都在做数理化,我的语言词汇太匮乏了。加上,很多时候这种表达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,它们只是一种感觉。你感觉到了吗?我现在感觉是樱花瓣缓缓地飘落。 开始 今天我在家里实习的时候,早上起的太早,喝咖啡喝的有点多,有点晕,刚躺下来放了几分钟身体扫描,督导打了电话过来。 她跟我说她退回了我提交的3个月复发报告,因为我打钩的地方选错了,但是“你的报告写的很完美,很完美,只是要把那部分复制粘贴到另一块。” 我在我督导身上学到的一件事,就是虽然我们写的是临床报告,但是要以客户为主导,着重记录他的进步和优点,多加入他的原话,让他对自己的康复旅程有一种参与感。他在书写他的故事,而我不过是帮助他记录他人生的一个篇章。 督导跟我说,她给我的这几个客户,是容易被忽略的那几个,我能够让他们被看见。她们那些资深的其实很忙,没有办法给每一个客户很多个人的关注,最多是对情况严重的更加照顾一下。 我虽然在疗愈事业的开始阶段,但是对书写人生故事这个表达很有感触,更加对创意,艺术的表达很有兴趣。我们总是说自己不够富有创造力,不能够做艺术——想象我们每个人都在爬一座山,你在山脚,跟爬上山顶的人比较。她们说不定已经爬了十年,二十年了。 创造力,其实是对固有的事物一种新的解决应对方式而已。事物一直都在变化,你能活到现在看到这段话,已经足够有创造力了。如果真的要比较的话,跟一年前,五年前的自己比一比? 不能够做艺术倒是真的,不过我也没有打算靠艺术赚钱啊。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说,美好的生活,是用你的优势创造真实的快乐和丰富的满足感(using your signature strengths every day to produce authentic happiness and abundant gratification)。因为大多数人还有其他的优势来创造自己生活。 正文 这个月,我写了一半的女性主题每日书(哎?好像没有到一半),结束第二个月的实习,继续教着两个可爱的初中生英语赚零花钱,还免费蹭上一节即兴戏剧和领导力的课(摩羯座高举热爱工作和事业大旗冲冲冲)。个人方面,我在Youtube上搜“如何解决冲突”的时候,偶然间发现了《吸引力法则》作者Abraham Hicks希克斯夫妇的音频,于是几天之内一发不可收拾,听了一个又一个。Esther说:着急是对即将到来的能量的抗拒;与他人争吵感觉不舒服,是在接受到他人对自己的不满意… 上个周末,我有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能量。这和知乎上一个人说的一样:“你无需去获取这种力量,你已经拥有它。但是,你应该去了解它,去运用它,去掌握它,去把它注入自己的生命中。” “智慧是辨别什么重要,什么不重要的能力。”用希克斯夫妇的话来说,就是你在向宇宙释放一道我不想要什么的频率,再释放一道我想要什么的频率。而这个智慧的来源,就是你的内心。 我们不过是在学习如何重新和内心连接罢了。这跟之前看到《四元素》说的一样,我们习惯了被社会的驯化,习惯了倾听外界的声音,习惯了忍受负面的情绪。有些时候,是为了去满足集体、社会、身边的人的需求和目的,然后他们感觉变得舒服和良好;有些时候,是我们以为这样做能够满足他们,然后他们就会不来干扰。 于是我们牺牲自己的快乐,于是我们停止与自己的需求,停止与自己的感觉良好相连接,停止与自己的智慧相连接。这跟我们心理咨询中,答案都在你自己的内心,我们只是一面镜子,是一样的。 但也不要太过苛责自己,存在是合理的。我们是在维持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秩序,而这种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了文化。 如果你现在感觉非常好,那很好。如果你现在感觉不大好,快停下来,去冥想,去睡觉。然后“醒”过来,倾听你内心的声音,信任你内在的力量会给你指引方向。 这份信任不代表你就去做什么坏事破坏社会秩序。内在的力量是唯一一个,无时无刻、真真正正和你在一起的,它那么为你好,是不会让你去坏事的。 这份信任,是让你去辨别你的行为和思想是否真的是为了你的幸福。 这份信任,是让你意识到,从始至终,你都是有选择权,决定你想要拥有什么样的感受。 你可以理解成臣服,可以理解成临在(身处此时此刻),可以理解成接纳。随便你想用什么词语,本质都是一样的。信任,信任,打开自己,接受宇宙的反馈。 最后 最后分享一段美国神学家尼布尔(Reinhold Niebuhr)的宁静的祷告文(Serenity Prayer)。 “God, grant me the serenity “神啊,求你赐给我平静的心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 The courage to…
Category: Purpose
Motivation, inspiration, life purpose, dream
同学你也对自己职业迷茫吗
今天写一写我自己从“市场营销”转到“戏剧治疗”,对选专业以及职业规划的一点感悟。不想看长文字的可以听语音版本嘻嘻。 写在前头 昨天在跟朋友聊天。她也开始遇到了我当初遇到的问题——学的专业不喜欢,为找工作困难而焦虑。 她跟我说,她有的时候想想,要是狠下心来从应用数学转到了CS,可能就不用这么担心了。 我刚想说些什么反驳她,她马上就说,那不过是一瞬间的想想而已。要是真的选了CS,她会更痛苦的。 正文 疫情之下,过去的创伤被重新揭开,物理上的隔离减少了社会支持,再加上现实找工作困难,很多人开始陷入了一种不安的情绪。 于是他/她们把这种不安感,从外界转移到了自己身上,然后这种对自我的未知,展现为对现实情况职业规划的迷茫。 我其实想说,这次疫情很大程度上给了你一个成长的机会,去审视自己的价值和需求。 我想问你几个问题,来帮助你理清思路: 1.你选择现在这个专业/工作是什么原因?你当初选择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让你喜欢呢? 比如说你现在选择了商科,你说你不喜欢,只能说明当下的情况对你来说弊大于利而已。而在选择的当初,你一定是认可其中的某些因素,那些因素对你来说很重要的。是金钱,还是稳定,还是地位?拿我自己来说,我选择商科是我喜欢它的攻击性,以及周围老师学生聪明的头脑。这其中提取的价值就是表现力、伙伴、进取。哪怕你说我没有想过,反正就一直读下去/我爸妈就是读的这个专业,那也间接地说明你对稳定、控制的需要。 2.如果不考虑金钱现实一切因素,你会想做什么呢? 举个极端的例子,你说你就想追星,追一辈子《创造2020》的小姐姐们。很好啊!那么这件事本身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是帮助别人成长?是完成一件大事的成就感?还是对美好的事物追求?你其中最需要的价值是什么呢?我自己想做一个周游世界的中文老师,因为旅行能够给我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感,教中文能够传播文化,帮助人成长。 当你把前面两个问题解决了,列出来了几个大的价值需求后,就可以回答第三个问题了。 3.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价值感是什么呢?如果只能选一个,你会选择什么呢? 是权利?金钱?认可?自由?你可以看看你过去做的那些选择,从中理出一条线来,说不定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。然后你会发现,不管你现在做的什么工作,选的什么专业,其中最核心的价值点一直都没有变。你可能一直做的是你擅长的,但是受了环境的阻碍,觉得不喜欢;或者你一直做的是你热爱的行业,但是却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的优势。 我不是让你要放弃一切去追求其中一个价值,人从来都是复杂多面的。但是,当你把注意力从找到一份工作证明自己,转移到专注发现自己的价值后,你就有了选择权,去平衡利弊,找到最优解。 当你把选择权从他人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,你就会发现,选专业找工作,不是万人过独木桥,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。有些坑本来就不是你的,你再怎么执着也得不到;而有些坑本来就应该属于你的,你不过是去向面试官告知你的契合程度,你能够提供的价值,你需要的价值,这实质上是一种等价交换而已。 最后是分享一个布利斯之驴的故事。 一头驴子外出觅食,发现两堆相距不远的草料。东边是一大堆干草料,西边是一小堆新鲜的嫩草。驴子很高兴,跑到大堆的干草料处刚要吃,突然想,西边那堆草料那么新鲜,肯定好吃,此时不去可能会被别的驴子吃掉,于是它就跑到嫩草堆前。刚要吃,它又想,这堆草虽然很嫩,可别的驴子把那一大堆干草料吃光的话自己就要饿肚子了,还是回去吃干草吧!就这样,一会儿考虑数量,一会儿考虑质量,一会儿分析颜色,一会儿分析新鲜度,犹犹豫豫,来来回回。这只可怜的驴子,最后饿死在草堆旁。 你现在也是这只驴,东边是A stable job——一份稳定的能够给予自己经济上安全的工作,西边是Follow your heart——去追求梦想。 可能现在的问题是不敢选,这没有关系。因为这两个选择都有利弊,不是最优解。我曾经也在这两个选择上花费了无数个日夜的挣扎。父母的要求,现实的考量,兴趣的冲突,让我选了一遍又一遍,改了一遍又一遍。 先选一个,不然驴就要饿死了。 承认现实,接纳当下,承担责任。只有做过不喜欢的事,才能知道原来你不喜欢。 做什么选错了没有关系。因为从来没有选错的这种说法。你选择的,一直都是你现实评估下的最好选择,你选择的一直都是对你来说重要的价值需求,你一直都是你自己。 但更大的问题是,你是否在选择完以后有勇气去相信,世界上不仅有着两个选择。你是否在选完以后还能去追寻第三个选择,那个专属于你,需要你去创造的选择。 我选择的”市场营销”、”戏剧治疗”,不过是我人生路上的几个标签而已。我真正选择的,是一条通向精神自由的路。 写在后头 这篇文章针对的是把找到工作当成头等大事,找到了工作就证明了价值的同学。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帮助。 以后再说说工作和爱好怎么兼容与区分,这也是我最近才重新拾起Life Coach这个初心的原因。 所以你的价值需求是什么呢?